本報記者 肖偉
10月31日滬深A股三季報披露完畢,其中養殖業上市公司行業業績有所改善,以龍頭企業和細分行業領軍企業為代表的上市公司第三季度頻現“驚喜”。
專家分析認為,當前驅動養殖業第三季度業績修復的主要中長期變量因子仍是飼料成本,由于今年冬季將經歷三重拉尼娜氣候,預判明年為農業小年的概率增大,擁有豐富飼料來源、料肉比占據優勢、產業鏈上下游一體的上市公司或能在養殖業中搶身居前。
頭部企業業績邊際改善
生豬是養殖業的第一大規模行業,今年第三季度,多個生豬養殖企業報告實現扭虧為盈,部分頭部企業更為資本市場帶來“凈利潤驚喜”。其中,牧原股份第三季度實現扣非后凈利潤81.71億元,溫氏股份第三季度實現扣非后凈利潤44.25億元,新希望第三季度實現扣非后凈利潤15.05億元,三家頭部企業均表示順利實現單季度扭虧為盈,此前暫停的擴產項目也回歸建設正軌。多家生豬養殖企業樂觀預計,伴隨四季度行業旺季來臨,短期生豬價格或將維持高位震蕩行情,生豬養殖行業盈利水平有望進一步改善。
肉雞是養殖業的第二大規模行業,今年第三季度,多個肉雞養殖及深加工企業報告單季度業績明顯改善,部分細分行業領跑企業也為資本市場帶來“凈利潤驚喜”。其中,白羽雞養殖及深加工龍頭企業圣農發展在第三季度實現扣非后凈利潤2.732億元,一舉實現單季度扭虧為盈;黃羽雞養殖龍頭企業立華股份在第三季度實現扣非后凈利潤7.93億元,環比上一季度實現大增;冰鮮黃羽雞深加工企業湘佳股份在第三季度實現扣非后凈利潤8946萬元,一舉實現單季度扭虧為盈。近期接受投資者調研的肉雞養殖及深加工企業均表示,得益于生豬現貨價格向上修復,肉雞行業跟隨迎來景氣周期,將把握當下時機,發力下游深加工、冷鮮、冰鮮、預制菜等細分業務,鞏固當前經營成果,增強企業經營韌性。
以生豬、肉雞為主的養殖業獲得單季度邊際改善,也贏得了多家券商機構的調研和分析。東方財富CHOICE終端顯示,近一個月來有53家券商機構針對養殖業發布68份研究報告,對于養殖行業的景氣度看高一線。前海東亞農林牧漁首席分析師汪玲表示,“按照涌益資訊的統計數據,進入9月以后,各地補欄趨于理性,二次育肥增速減緩,出欄較為有序。由于第四季度屬于傳統消費旺季,預計豬價有望維持偏強震蕩格局,建議關注出欄兌現度較高、成本控制優勢顯著、現金流較為充裕的養殖企業。”
飼料成本仍是核心變量
生豬現貨價格走強,對居民“菜籃子”有一定影響。國家連續放出儲備肉平抑豬價,生豬期貨各月份合約出現回調走勢,引發資本市場對養殖業景氣度是否可持續的擔憂。
對此,惠農網大數據分析師李彬彬給出獨特見解,“生豬期貨及現貨價格回調,部分源自國家釋放儲備肉,也有部分原因是養殖戶逐步出欄年豬,增加市場短期供應。從中長期來看,決定生豬價格的主要因素仍是飼料價格,而非能繁母豬的存欄數量。在通常年份中,若無重大疫病影響,在生豬綜合成本當中,仔豬占比僅為10%至15%,飼料占比則高達60%至70%。近幾個月以來,各大飼料廠接連提價,僅10月份已集體提價7次之多。經我們內部測算,受飼料漲價因素影響,部分養殖場的生豬綜合成本已經靠近20元/公斤,出現了仔豬補欄遲緩、能繁母豬閑置的情況,這對接下來一段時間內市場生豬供應可能有一定影響。”
他補充道,“養殖業以生豬周期為核心運轉,肉雞、家禽、禽蛋、水產、海產等價格均跟隨生豬價格波動。從今年第三季度上市公司發布的業績來看,頭部企業實現了第三季度扭虧為盈,并有較大賬面盈利;腰部企業亦環比縮窄虧損額度,經營持續改善;尾部企業則有掉隊風險,整個養殖板塊出現明顯的業績分化。這表明,即便有生豬現貨期貨價格上漲的利好因素存在,疊加飼料成本上漲的不利因素,養殖業面臨的大考還沒有結束,未來不排除飼料漲價倒逼養殖業被動出清低效產能的情況。”
據新華社北京10月29日電,世界氣象組織最新數據顯示,已經持續較長時間的拉尼娜事件很可能會延續到今年年底或更久,這將是21世紀首次出現“三重”拉尼娜事件,即北半球出現連續三個拉尼娜冬季。
消息一出,引發資本市場對飼料原料供應的擔憂。
對此,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副院長曹二保教授進行了解讀,“過往也有三重拉尼娜現象,對全球糧食供應鏈的主產地確有影響,但是影響均為短期沖擊事件,長期來看并無大礙。但是,今年以來俄烏沖突加劇、海運物流不暢、主產糧食區遇枯水期行船不便,更有石油石化價格持續高位運行,對明年全球農業的播種、植保、化肥、農藥、運輸等關鍵環節構成不利影響。若上述事件持續時間過長,全球養殖業均有可能面臨農業小年的考驗。對于以飼料成本為核心變量的養殖業而言,應積極做好應對準備,廣泛開拓飼料來源,選擇料肉比占優品種,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一體化,在面臨大考時或能在全行業中搶身居前。”
(編輯 白寶玉)
23:35 | 債市“科技板”發力顯效總規模逾28... |
23:35 | 監管“零容忍”不容“看門人”再裝... |
23:35 | 制造業“綠”發展 經濟社會轉型步... |
23:35 | 政策暖風頻吹 機器人產業迎強勁動... |
23:35 | 上證科創板計算機主題指數明日發布... |
23:35 | 本周央行公開市場9460億元逆回購到... |
23:35 | 莫被各種花式“股神”迷了眼 |
23:35 | 以吸收合并開創資源整合新局面 新... |
23:35 | 月內超130家上市公司獲外資機構調... |
23:35 | “端午經濟”升溫 “健康”小粽子... |
23:35 | 公募降費進行時:超千只基金年管理... |
23:35 | 券商熱議新消費 資本同向掘新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