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認為,適時降低準備金率,保持流動性的基本穩定,保持適度寬松的金融市場環境
■本報記者 傅蘇穎
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推動信貸、股市、債市、匯市、樓市健康發展,及時跟進監督,消除隱患。政治局會議提五大市場的健康發展尚屬首例。
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昨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信貸發展是五大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礎,其重要性值得引起極大的關注。首先,從國際環境上看,美國主導的縮表加息意味著全球范圍的流動性寬松時代逐步步入收尾期,信貸周期可能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全球流動性從寬松向緊縮的轉變可能引發不同程度的金融市場反應。其次,從國內市場看,去年以來,金融去杠桿、監管新規和地方政府債務治理對新增債務發揮了較大的抑制作用,信貸增速整體回落。在信貸增量有所收縮的情況下,新增信貸的結構優化具有系統重要性。
近年來,銀行的信貸結構不斷優化。央行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一季度,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25萬億元,同比增長12.8%,增速比年初高0.1個百分點;一季度增加貸款4.9萬億元,同比多增6339億元。
對此,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昨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已公布的數據來看,受宏觀經濟整體平穩、經濟結構繼續改善、金融去杠桿持續推進和監管加強等因素影響,信貸投放結構有明顯改善。表外融資表內化的趨勢進一步明顯,信貸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繼續增強;“三農”、小微等薄弱領域扶持力度增加,普惠金融不斷加碼;房地產貸款增速總體下降,居民融資結構出現明顯變化。
當然,目前信貸市場仍存一定的隱患。對此,鄂志寰認為,目前信貸市場存在兩大隱患:一是居民部門杠桿率快速攀升,整體杠桿率已接近60%,居民部門的杠桿構成形式日益多元,管理不好可能帶來一定的風險;二是信貸市場的風險事件頻頻出現,隨著金融去杠桿的推進,公司債違約的風險上升,信用債負面事件對市場產生一定的沖擊。
為了消除這些隱患,鄂志寰建議,在保持貨幣政策中性穩健的前提下,提升中期政策彈性及針對性,適時降低準備金率,保持流動性的基本穩定,保持適度寬松的金融市場環境。其次,加強信用風險控制,深入分析違約公司存在的共性,關注重點風險觀察指標,提前采取措施,保持金融市場的基本穩定。最后,降低資金成本,加大金融服務中小企業的力度,引導低成本資金支持實體發展。信貸結構應進一步向實體經濟傾斜,發展消費貸款,推動消費升級。
23:32 | 直擊年度股東大會:穿越發展周期 ... |
23:32 | 端午文旅新圖鑒:民俗游點燃消費熱... |
23:32 | 多地市內免稅店接連落地 入境消費... |
23:32 | “小接口”大生態 國產手機巨頭聯... |
23:32 | 同程旅行發布一季度財報 營收同比... |
23:32 | AI眼鏡行業迎發展機遇 產業鏈企業... |
23:32 | 第一季度可穿戴市場需求回升 AI賦... |
23:32 | 多家公司“刷新”回購、主要股東增... |
23:32 | 布局手術機器人需有“生態”意識 |
23:32 | 智慧醫療照進現實 手術機器人煥然... |
23:32 | 從“內卷”到“外拓” 銀行信用卡... |
23:32 | 金租公司發揮融資租賃專業優勢 將...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