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冀川 見習記者 于宏
8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實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近期若干舉措的通知》(以下簡稱《若干舉措》),圍繞5個方面提出28條具體措施,推動破解民營經濟發展中面臨的突出問題。其中提出,提升民營企業在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的供應能力,在全國縣域范圍內培育一批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產業集群是促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織形式,今年初,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22年度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名單,100家產業集群上榜,包括北京市海淀區行業應用軟件產業集群、天津市濱海新區車規級芯片產業集群等。
據悉,100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主要涵蓋新能源、生物醫藥、現代裝備制造、新材料等多個領域,有四個顯著特點:一是優質中小企業集聚成效突出;二是產業鏈供應鏈強鏈補鏈作用發揮明顯;三是對地方經濟帶動作用初步顯現;四是集群治理和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公開數據顯示,上述已認定的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2022年產值超過2.5萬億元,出口貿易額平均增長率達30%,已成為區域經濟發展關鍵引擎。陶青表示,今年,工業和信息化部計劃在全國范圍內再培育100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北京社科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智能社會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王鵬介紹,隨著越來越多企業的集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對區域經濟的帶動作用日益顯著,貢獻度不斷提高。民營上市公司有望在政策鼓勵下積極推進自身產業集群,不僅能夠形成產業鏈上下聯動協作的推進機制,還能聚焦主導產業,匯聚資源要素,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此次《若干舉措》提出在全國縣域范圍內培育一批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說明政策在積極引導縣域特色經濟,放大產業協作效應,增強中小企業在整個產業鏈供應鏈中的韌性,發揮產業集群對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帶動作用。”王鵬說。
國資委機械工業經濟管理研究院兩化融合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宋嘉補充道,制造業“新五化”特征之一就是產業集群化。我國產業集群化正呈現出“竹林效應”的規律,即產業集群多樣性和豐富性,這是促進產業進一步聚合發展、融通發展的基石和重要保障。產業集群通過對上下游產業鏈的政策、資金、人才,特別是產業生態服務機構的聚集,可以形成倍增發展的態勢。
(編輯 袁元)
23:35 | 債市“科技板”發力顯效總規模逾28... |
23:35 | 監管“零容忍”不容“看門人”再裝... |
23:35 | 制造業“綠”發展 經濟社會轉型步... |
23:35 | 政策暖風頻吹 機器人產業迎強勁動... |
23:35 | 上證科創板計算機主題指數明日發布... |
23:35 | 本周央行公開市場9460億元逆回購到... |
23:35 | 莫被各種花式“股神”迷了眼 |
23:35 | 以吸收合并開創資源整合新局面 新... |
23:35 | 月內超130家上市公司獲外資機構調... |
23:35 | “端午經濟”升溫 “健康”小粽子... |
23:35 | 公募降費進行時:超千只基金年管理... |
23:35 | 券商熱議新消費 資本同向掘新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