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兩會報道組 龔夢澤 王鶴 見習記者 馮雨瑤
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華榮圍繞如何讓中國“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提交了《關于統籌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和安全的建議》《關于使用車輛電子合格證取代紙質合格證,提升國家信息化管理能力的建議》《關于股比放寬后對地方政府引入外資車企的相關建議》等四項建議,主要聚焦統籌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和安全,使用車輛電子合格證取代紙質合格證,加強涉外投資項目(產能)安全審查等。
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 朱華榮
加強關注智能汽車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
當前,汽車的智能化、網聯化的融合發展正在加速,智能網聯汽車已不再只是交通運載工具,也是大型智能終端、計算中心,還是中國汽車行業實現彎道超車的良機,更是支撐構建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的關鍵節點。
朱華榮認為,當前智能網聯汽車行業仍存在問題,如汽車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的具體條款缺失,不利于智能網聯汽車的健康發展;網聯融合應用不充分,多數靠單一行業單打獨斗,數據未有效融合;在系統數據方面,缺乏統一標準的數據中樞,人、車、路、場(停車場)、信號系統整合不夠,存在數據壁壘,孤島效應;智能網聯汽車法規還需進一步研討完善,包括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安全責任認定、交通事故責任認定、自動駕駛責任主體認定、自動駕駛倫理等方面法律條款內容缺失等,不利于智能網聯汽車的健康發展。
對此,朱華榮建議,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在安全可控的范圍內,包容新興產業發展;政府引導、法規保障、標準統一,加速行業合作,打破數據壁壘;合理制定汽車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要求,建立可信汽車數據流通渠道,在滿足數據安全要求的同時,進一步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數字化及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社會管理方式也在不斷變化,票證電子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但目前車輛合格證依然是紙質的,朱華榮認為,這影響了消費者新車上戶辦理效率,增加了社會管理成本和難度,還增加了企業成本負擔。
為此,朱華榮建議,以電子合格證取代紙質車輛合格證,通過信息技術實現系統管理,并通過打通產業鏈信息管理系統,實現“消費者、整車企業、經銷商、融資機構、車管所”之間作業流程的線上化流轉,進而提升信息化管理能力、提升市場管理效率、提升消費者滿意度、降低產業成本,實現“一舉四得”。
加強汽車行業投資準入政策管控
自2022年1月1日起,汽車制造領域取消乘用車制造外資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可在國內建立兩家及兩家以下生產同類整車產品的合資企業的限制。基于最新對外正式公布的政策、法規等規定,理論上外資車企新建獨資企業、收購現有其他企業、提高現有合資企業股比以及尋找新的合作伙伴建立合資企業均不存在障礙。
基于此,朱華榮認為,股比放開政策時間窗口與中國汽車行業快速向電動化、智能化等快速轉型重合,股比放開后若不能合理對外資車企在中國的業務布局(包括新的投資等)進行引導,可能導致已有合資產能放空,造車資源浪費;以促進各地方發展為切入口,外資車企獲取多省市地方政策支持,資源占用與重疊,容易造成內外發展不公平競爭等問題。
對此,朱華榮提議,一方面政府相關部門可更新并完善《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等相關國家政策,加強汽車行業投資準入政策管控力度,加強涉外投資項目(產能)安全審查,防止盲目布點和重復建設投資;另一方面,要加強地方政府對外資車企的金融稅收等優惠條件的監管,避免外資在地方政府間博弈重復獲得優惠政策;此外,中央可引導地方政府政策、引導外資支持現有合資企業的電動化轉型。
(編輯 張明富 才山丹)
11:01 | 宏創控股擬635億元收購宏拓實業 打... |
10:58 | “愛股票APP”等賬號,關閉! |
10:39 | 畢馬威中國長三角高端裝備新質領袖... |
10:39 | 東風汽車與華為戰略牽手 共建智能... |
09:37 | 第十二屆富國論壇順利舉辦 激辯資... |
09:05 | 中金所:豐富產品業務體系 推動中... |
09:05 | 全國首家金融業聯合人民調解組織在... |
09:04 | 飛龍股份:液冷服務器項目已批量供... |
23:32 | 直擊年度股東大會:穿越發展周期 ... |
23:32 | 端午文旅新圖鑒:民俗游點燃消費熱... |
23:32 | 多地市內免稅店接連落地 入境消費... |
23:32 | “小接口”大生態 國產手機巨頭聯...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