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釗 金婉霞
醫療裝備產業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重要基石。從跟跑、并跑,到在部分領域實現領跑,中國醫療裝備的高端化之路每一步都堅定有力。但也應認識到,中國醫療裝備產業的高端化仍面臨諸多挑戰。
核心技術與全產業鏈的自給自足是首要難題。目前,一些中國醫療裝備的關鍵技術仍存在被發達國家壟斷的情況,同時產業鏈也存在薄弱環節,這導致我國的高端醫療裝備領域難以在全球競爭中把握話語權。因此,必須加強對核心技術、產業鏈關鍵環節的攻關,形成全產業鏈條的國產化自給自足。
此外,跨學科合作機制的不完善是制約產業高端化的重要因素。醫療裝備是一個高度交叉和技術密集的領域,產業內的創新往往需要新材料、電子工程、機械工程、臨床醫學等多個學科跨界并合力完成。現階段,我國在跨學科創新合作、醫工結合等方面仍未形成科學的模式方法,這導致我國醫療裝備產業在源頭創新、成果轉化方面難以形成強大合力。因此,完善跨學科合作機制,提升產業創新的整體水平,是產業實現高端化的重要保障。
創新產品的市場推廣同樣面臨挑戰。部分醫療機構對國產創新產品的信任度不足,更傾向于采購已經過大量應用驗證的成熟產品,這使得國產創新產品在市場開拓、產品迭代方面受到了一定限制。因此,科學提高國產創新產品的入院比例,并在實際應用中推動其迭代進步,從而提高國產高端醫療裝備的技術能力和品牌美譽度,成為產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面對諸多問題,中國醫療裝備產業需要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改善。
第一,應加大對醫療裝備產業的研發投入。在政策層面,引導和支持企業加強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創新與合作,鼓勵企業、醫院、科研機構等創新主體合作,或加強自主研發或進行合作創新,突破核心技術瓶頸。在企業層面,加大對核心零部件和原材料的研發投入和生產支持力度,提高產業鏈的整體水平。同時,加強與國際先進企業的合作與交流,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我國醫療裝備產業的整體技術水平。
第二,探索建立企業與醫療機構和臨床醫生的溝通機制與合作模式,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使企業能夠深入了解市場需求和臨床需求,通過制定有針對性的產品開發與市場推廣策略,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第三,醫療裝備產業的創新與發展需要跨學科、跨領域的復合型人才。政府和企業應加強對相關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通過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等方式,培養更多此類人才。
中國醫療裝備產業的高端化之路雖長且艱,但只要我們堅定信心、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夠實現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華麗轉身。
12:31 | 傳化集團與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 |
12:12 | 協鑫能科虛擬電廠調節能力突破550M... |
12:11 | 海特高新召開業績說明會:加強研發... |
11:01 | 工銀瑞信基金董事長趙桂才:提高權... |
11:00 | 嵐圖汽車正式登陸中東 |
10:59 | 第二屆電力行業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 |
10:49 | 中金廈門安居REIT擴募獲受理 |
09:58 | 賀普藥業:公司在研新藥的二期臨床... |
09:56 | 直擊同力股份年度股東大會:加速海... |
09:56 | 國芯科技聚焦核心方向 推動AI與量... |
09:55 | 行業景氣度提升驅動高速光模塊需求... |
09:55 | 老牌券商資管總經理人選落定,成飛...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