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嵐
上市公司2023年年報披露已經完成,監管層對年報的審核還在持續。5月份以來,包括城發環境、ST金運、鵬都農牧、眾泰汽車等在內的多家上市公司收到年報問詢函,問詢重點包括經營業績變臉、部分財務指標異常、重大事項披露不充分、持續經營能力等多方面。
事實上,今年以來,監管機構密集發聲,資本市場從嚴監管的信號持續釋放,特別是日前公布的新“國九條”,將“嚴格上市公司持續監管”提至突出位置,進一步構建起全方位、立體化的資本市場監管體系,以確保資本市場監管“長牙帶刺”、有棱有角。
監管“長牙帶刺”落地到年報問詢環節,筆者認為這已經充分體現在當前年報問詢函呈現出的三大變化中。
一是看得更細。譬如某算力公司的財務數據就被“細摳”出蹊蹺之處,交易所發問:根據供應商采購金額推算,公司年度采購總金額約為22億元,為何公司支付的現金卻高達30億元?
二是問得更實。緊扣投資者關心的實際問題給上市公司“出題”,多家公司被追問不分紅或少現金分紅的原因及合理性。問詢函中明確提出,現金分紅是上市公司回報投資者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徑之一。問詢效果也“立竿見影”,在交易所的追問下,已有上市公司“改口”,決定派發現金紅利或者提高2023年度利潤分配比例。
三是查得更全。多家上市公司的年報被全方位“體檢”,覆蓋財務數據、信息披露、公司治理等方方面面。譬如某ST公司被問及的問題包括:銷售業務營業收入與成本確認的合理性,公司研發費用和研發人員構成的具體情況,控股股東股份質押情況和潛在的平倉風險,旗下子公司的增資情況及相關技術和許可的詳細情況……甚至還要求核實董事長在“股吧”發帖中關于芯片業務的表述是否準確。
總而言之,在越來越嚴格的監管下,上市公司財報披露中的違法違規行為將日益無所遁形。這無疑也將促進信息披露質量提升,引導上市公司進一步聚焦主業,增強核心競爭力,完善健全公司治理機制,提高財務管理水平,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進而提振投資信心,為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提供支撐。
00:09 | 電競賽事持續火熱 產業鏈加速破圈 |
00:09 | 4月份乘用車市場零售同比增長14.5%... |
00:09 | 控股股東積極包攬定增 助推上市公... |
00:09 | 技術驅動、政策引領、市場響應 換... |
00:09 | 股權信托新規落地首月:三單創新項... |
00:09 | 創新藥賽道景氣度有望延續——專訪... |
00:09 | 在小紅書“種草”:銀行定義零售業... |
00:09 | 上市公司一季報展現經濟勇毅前行 |
00:09 | 三個不確定性讓美聯儲進退維谷 |
00:09 | 未盈利上市公司緣何堅持研發“上強... |
00:09 | 發揮好并購重組的關鍵作用 |
00:04 | 期貨業兩大新規有望年內落地 行業...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