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頭雁效應”正逐步顯現。在科創板預期影響下,各方主體紛紛加大對科創企業扶持、投資力度。中國證券報記者日前了解到,目前多地方政府正在積極遴選擬登陸科創板企業,更多獎勵政策有望出臺。機構積極追捧相關潛在標的,成為一級市場中的一抹亮色。市場人士認為,科創板細節尚在完善中,市場應冷靜對待,警惕過度炒作,給予各方足夠時間充分準備,不能盲目一擁而上。
地方政府“大張旗鼓”
“科創板的提出,不僅是資本市場的事情,還讓我們看到國家在科技創新這件事上的決心。誰不在這方面發力,誰就有可能在發展上落后。”蘇南某地方政府金融辦人士王旭(化名)近日在同中國證券報記者交流時表示。
王旭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當地以前在金融政策上雖然一直鼓勵科創企業發展,但是規則不夠具體,力度也不夠大。在科創板提出后,當地政府主要領導班子立刻開會討論相關問題,決定進一步加大對相關企業支持力度。
“我們篩選了些擬登陸科創板的企業。”王旭說,在這些企業被篩選出后,不僅是增加一個名頭而已,相關部門會組織中介機構、投資者等第三方為名單內企業服務。這些企業在招募人才、研發新技術等方面也會得到更多支持。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多地政府部門都在積極采取措施,進一步加大對相關企業支持力度。在日前召開的西安“龍門行動”計劃工作推進會上,西安市金融辦副主任王麗表示,受益西安打造“硬科技之都”契機,陜西本土高新企業有望登陸科創板。西安市首批30家擬登陸科創板企業名單已完成遴選推薦。
安徽省此前提出,對在科創板等境內外證券交易所首發上市的民營企業,省級財政分階段給予獎勵200萬元。安徽省也成為全國首個明確將對登陸科創板上市的企業給予獎勵的省份。
創投是一級市場一把火
“科創板是一級市場的一把火。”榮正咨詢創始人兼董事長鄭培敏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機構目前積極參與具有科創板預期的潛在標的投資,成為創投的一抹亮色。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多家行動迅速的PE/VC都成立直投科創板潛在標的基金,已有機構完成募資。這些資金將主要投向醫藥生物、芯片、大數據等高科技企業。
隨著市場對相關標的越來越追捧,部分泡沫也隨之產生。企業趁機高估值融資、機構不計成本追高買入等現象開始出現。
“我們確實看到一些并不掌握核心原創技術的項目公司在打著科創板旗號,講一些超出自身能力或根本不切實際的故事,以期維持高估值。這其中就包括一些知名項目。”北京一家大型VC的合伙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前段時間,一級市場整體都比較疲軟。二級市場持續走低導致一級市場價格被壓制。現在科創板的提出等于讓市場有了一個宣泄口。”信公咨詢總經理吳非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鄭培敏認為,目前一些機構在自己的投資方向上缺乏韌性,容易跟隨市場熱點“隨波逐流”。
警惕過度炒作
市場人士表示,科創板具體政策尚在完善之中,市場要冷靜對待,給予各方足夠時間充分準備,不能盲目一擁而上。比如,一些企業在掛牌科創板后是否有投資價值,不僅要看企業值多少錢,還要看企業賣多少錢。如市場過于熱情,上市初期價格過高,需謹慎確認估值合理性。目前,A股市場以傳統意義衡量的優質企業很多已上市,科創板對科技企業孵化和助推用尚需時日,并非一日之功。
吳非認為,將來科創板要充分發揮作用還需做大量工作。比如,當前A股市場流動性整體匱乏,需要采取措施盡量保證科創板在初期的流動性。由于放松對企業盈利的要求,上市企業又多為普通投資者難以理解的高科技企業,如何保證信息披露真實、有效也值得關注。在此背景下,投研機構出具高質量研究報告的意義也將增大,因此應提高券商等投研機構服務能力。
從整體看,當前市場各方主體仍對科創板充滿信心,一些資金在一級市場涌入相關企業客觀上會起到積極作用。
前述VC合伙人表示,芯片、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長周期產業關系到國計民生和產業命脈。在科創板消息的影響下,如能有更多資金涌入這些長周期產業,起到的積極作用會遠多于不利影響。這些基礎產業發展會大大緩解其他產業面臨的元器件國產化率低、成本高等問題。
“風險投資資金和產業資金流向芯片、生物等長周期、不確定強的產業,說明資本從盲目被動跟隨產業熱點,逐步過渡到提前布局戰略新興產業,這是我國天使投資行業成熟的表現。長期來看,這種趨勢將對其他產業、對我國整體國民經濟產業結構優化起到重要作用。”這位合伙人表示。
23:35 | 債市“科技板”發力顯效總規模逾28... |
23:35 | 監管“零容忍”不容“看門人”再裝... |
23:35 | 制造業“綠”發展 經濟社會轉型步... |
23:35 | 政策暖風頻吹 機器人產業迎強勁動... |
23:35 | 上證科創板計算機主題指數明日發布... |
23:35 | 本周央行公開市場9460億元逆回購到... |
23:35 | 莫被各種花式“股神”迷了眼 |
23:35 | 以吸收合并開創資源整合新局面 新... |
23:35 | 月內超130家上市公司獲外資機構調... |
23:35 | “端午經濟”升溫 “健康”小粽子... |
23:35 | 公募降費進行時:超千只基金年管理... |
23:35 | 券商熱議新消費 資本同向掘新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