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4月24日消息滬指開盤跌0.04%,報3295.15點,深成指跌0.02%,報9933.89點,創業板指跌0.15%,報1946.23點,科創50指數跌0.03%,報1012.33點。滬深兩市合計成交額122.28億元,全市場超2500家個股下跌。
盤面上,衛星互聯網、光刻機、跨境支付、算力、電商概念股走弱;黃金、鋰礦、CRO、維生素題材走強。
隔夜要聞
1、在昨日外交部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郭嘉昆回應特朗普稱或將“大幅降低”對華關稅表示,對于美國發動的關稅戰,中方的態度很明確:我們不愿打,也不怕打。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郭嘉昆強調,如果美方真的想通過對話談判解決問題,就應該停止威脅訛詐,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礎上同中方對話。
2、2025年全國文化和旅游消費促進活動在河南鄭州啟動。2025年4月至2026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聚焦大力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費,舉辦2025年全國文化和旅游消費促進活動,圍繞勞動節、暑期、國慶節、春節等重要節點,舉辦專題主場活動,推出特色文旅活動及惠民措施。
3、歐盟對蘋果公司和Meta開出了相對溫和的罰單,對這兩家公司因違反針對大型科技企業的反壟斷新規總計罰款7億歐元(7.98億美元)。歐盟監管機構根據《數字市場法》對蘋果公司處以5億歐元罰款,對Meta罰款2億歐元。這一懲罰力度遠低于傳統歐盟競爭法下的懲罰措施,可能被視為避免進一步激怒特朗普的做法。特朗普之前特別指出歐盟的科技法規是一種非關稅貿易壁壘,他的對等關稅措施意在瞄準這類目標。
4、美國汽車行業六個組織罕見聯名致信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和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要求特朗普政府不要對進口汽車零部件征收25%的關稅。這些汽車行業組織在信中指出,許多汽車制造商目前已經“陷入困境”,無力承擔額外的成本上漲,從而導致更廣泛的行業問題。汽車行業組織警告稱,它們將削減汽車銷量并提高價格。
5、香櫞創始人安德魯·萊福特本周披露,他正在做多中國。香櫞曾是國際知名的做空機構,但2021年宣布放棄做空,專注于為散戶投資者提供長期做多機會。當被問及他為何在持續的關稅戰中做多中國時,萊福特表示,盡管關稅戰造成全球市場動蕩,但中國“堅持住了”。他說,中國是一個龐大的經濟體,市盈率非常低,“它被超賣了一段時間。這個市場還有很多需要追趕的地方,中國政府已經做出了支持市場的承諾。”
6、財政部消息,2025年超長期特別國債今天(24日)首次發行,其中20年期500億元,30年期710億元。根據安排,此次發行將通過財政部政府債券發行系統進行招標發行,兩種期限的國債將在4月29日起上市交易。
券商觀點
1、光大證券:資金或將陸續回流,關注知識產權概念
市場熱點分化明顯,人形機器人產業鏈帶頭全線大漲,肇民科技等批量漲停;消費電子、家電等板塊亦表現較強;貴金屬、大消費、農業等板塊跌幅居前。
特朗普承認美對自華進口商品關稅過高,預計將大幅降低,直接刺激A股高開;與此同時,市場情緒回暖,前期大漲的避險賽道(貴金屬、大消費、農業等)則全線調整,導致市場分化。
展望后市:隨著特朗普的表態,市場上對于關稅的擔憂情緒大幅降溫,資金或將陸續回流,接下來市場有望持續修復,逐步“收復失地”!
方向:知識產權概念。國新辦將于4月24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4年中國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有關情況,或將有利好消息發布,刺激相關概念的炒作。
2、中信證券:關注受益內需政策加碼的航空、物流和區域集運龍頭
中信證券表示,應對外部沖擊,政策層近期高度重視“做大做強國內大循環”,采取以舊換新補貼擴容、特定群體補貼、類“消費券”政策等政策組合提振內需,關注受益內需政策加碼的航空、物流和區域集運龍頭。
1)航空:面對顯著上升的采購成本,預計國內各航司將暫停波音飛機的引進計劃。若假設延遲波音的退出計劃疊加航材采購成本上升,預計2025年國內三大航飛機引進增速或降至1%—2%。關稅反制進一步限制航空業供給,票價拐點漸近,國際油價下跌釋放利潤空間,關注“五一”前航空布局機會。
2)物流:以舊換新國補擴容及潛在的消費刺激政策有望傳導至需求端,選取品類相關度高的順周期龍頭。3)區域集運:復盤歷史,積極的財政政策有望推動大宗商品需求的修復,2024年內貿行業CR3接近80%,預計需求變化將傳導至運價端,同時潛在轉運需求有望傳導至亞洲區域集裝箱船東,建議關注受益于內需修復彈性的內貿集運龍頭、以及潛在轉口受益標的。
3、華泰證券:德國政策調整,關注5G設備商海外復蘇機遇
華泰證券表示,根據德國基民盟CDU官網,德國新政府聯盟協議(4月10日版本)對關鍵基礎設施的準入規則作出調整,“在關鍵基礎設施的敏感領域,未來只能安裝可信組件”,刪除了此前4月9日版本中“可信國家組件”表述,同時未提及中國通信設備商的具體名字,華泰證券認為這一改變或標志著德國關鍵基礎設施建設不再排斥中國設備商,國內通信設備龍頭有望持續參與德國5G建設。目前歐洲5G滲透率仍較低,建設空間廣闊,建議關注在海外市場驅動下的國內5G設備產業鏈復蘇機遇。
12:31 | 傳化集團與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 |
12:12 | 協鑫能科虛擬電廠調節能力突破550M... |
12:11 | 海特高新召開業績說明會:加強研發... |
11:01 | 工銀瑞信基金董事長趙桂才:提高權... |
11:00 | 嵐圖汽車正式登陸中東 |
10:59 | 第二屆電力行業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 |
10:49 | 中金廈門安居REIT擴募獲受理 |
09:58 | 賀普藥業:公司在研新藥的二期臨床... |
09:56 | 直擊同力股份年度股東大會:加速海... |
09:56 | 國芯科技聚焦核心方向 推動AI與量... |
09:55 | 行業景氣度提升驅動高速光模塊需求... |
09:55 | 老牌券商資管總經理人選落定,成飛...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