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昱丞
近日,在電子行業年度盛會2025慕尼黑上海電子展上,國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民技術”)發布了基于Arm® Cortex®M7內核的N32H7系列高性能MCU(微控制器)。
“此前高端MCU市場主要由恩智浦、瑞薩、意法半導體等國際廠商占據,國民技術是國內第一家推出Arm® Cortex®M7+M4雙核異構MCU的公司。”國民技術副總經理鐘新利在展會現場接受《證券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這一產品可應用于工業伺服電機、逆變器、儲能等下游領域,有望為公司打開未來發展空間。
加速突破高端市場
MCU市場主要供應商以國際廠商為主,恩智浦、微芯、瑞薩、意法半導體、英飛凌、德州儀器等廠商占據主導地位,行業壟斷企業集中效應顯著。國內廠商市場占有率不高,產品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場,不過正積極改變這一狀況,國民技術就是其中之一。
2025慕尼黑上海電子展期間,國民技術正式發布國內首款Arm® Cortex®M7+M4雙核異構實現的N32H785、N32GH785EC、N32H787、N32H788四大系列高性能MCU以及基于Arm® Cortex®M7內核實現的N32H760、N32H762、N32H765、N32H765EC四大系列高性能MCU。
至此,國民技術將完成從M0到M7的產品布局,成為國內較少見的從低端到高端全覆蓋的32位MCU設計企業。
“此次公司發布的新產品,幾乎已經到了通用MCU的性能天花板,標配1024K TCM內存,在適用面上,可以涵蓋更豐富的場景,600MHz的Arm Cortex-M7@加上300MHz Cortex-M4的異構處理器內核MCU也是國內企業首創。”鐘新利表示。
據介紹,N32H7系列高性能MCU可用于變頻器、伺服、PLC等通用工業控制領域,工業/人形機器人、電梯等高性能電機控制領域以及光伏逆變器、拉弧檢測、儲能BMS、汽車OBC、充電樁等新能源領域。
“過去,國內MCU市場的競爭,長期集中在低端通用產品上,產品附加值低,價格戰激烈。”努曼陀羅(麗江)管理咨詢合伙企業執行事務合伙人霍虹屹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將戰略重心從“量”向“質”轉移,進軍高性能MCU,反映出行業正試圖跳出紅海、向技術壁壘更高、應用門檻更廣的藍海挺進。
順應AI及新能源等領域機遇
根據國民技術2024年年報,公司2024年集成電路和關鍵元器件銷售量達到3.41億顆,同比增長79.37%,集成電路和關鍵元器件等實現營收5.97億元,同比增長28.25%。公司破解營收增速慢于出貨量增速的一大關鍵,在于以N32H7系列高性能MCU為代表的高端產品的突破,而這有賴于AI、新能源等下游應用場景的發展。
“2024年半導體行業整體增長主要由AI驅動。公司N32H4系列高性能MCU可以應用于AI數據中心的電源。目前用于AI訓練的單顆GPU功率可達到兩萬瓦,對電源密度的要求更高,公司N32H7系列高性能MCU可用于AI數據中心中儲能系統的管理芯片以及逆變器主控芯片。”鐘新利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道。
人形機器人則是另一個應用場景。
鐘新利表示:“人形機器人的伺服電機對精度和力矩要求很高,未來電機控制的功率半導體可能主要使用氮化鎵,對MCU的算力和開關頻率有很高要求,這將給公司N32H7系列高性能MCU帶來機會。”
據透露,國民技術集成電路和關鍵元器件等業務中,40%—50%的客戶屬于消費類客戶,毛利更高的工業類客戶是國民技術目前的主攻方向,推出N32H7系列高性能MCU主要針對工業和能源、機器人領域進行布局,希望打開更高的收入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全球貿易摩擦加劇,供應鏈安全備受重視,MCU國產替代進程加速,這也為包括國民技術在內的國內MCU廠家帶來利好。
“貿易沖突下供應鏈面臨重組,客戶會做一定的準備,例如一些用海外MCU產品的客戶,會考慮是否切換國內MCU,對于國內具備替代產品的廠商來說,也有一定程度的利好。”鐘新利表示。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工作組專家高澤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工業4.0、新能源汽車、AIoT等新興領域對MCU的性能要求極高(如實時性、可靠性、安全性),而傳統低端MCU難以滿足需求。國內廠商通過高端化布局,可搶占高端市場,減少對進口芯片的依賴。”
(編輯 孫倩)
12:12 | 協鑫能科虛擬電廠調節能力突破550M... |
11:01 | 工銀瑞信基金董事長趙桂才:提高權... |
11:00 | 嵐圖汽車正式登陸中東 |
10:59 | 第二屆電力行業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 |
10:49 | 中金廈門安居REIT擴募獲受理 |
09:58 | 賀普藥業:公司在研新藥的二期臨床... |
09:56 | 直擊同力股份年度股東大會:加速海... |
09:56 | 國芯科技聚焦核心方向 推動AI與量... |
09:55 | 行業景氣度提升驅動高速光模塊需求... |
09:55 | 老牌券商資管總經理人選落定,成飛... |
09:54 | 易方達基金:增加發行基于業績比較... |
09:54 | 經營逐步向好 曙光股份重現“曙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