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鵬
從遠古先民仰望星空編織神話,到萬戶飛天的悲壯嘗試,再到如今商業航天的蓬勃崛起,人類對天空的探索歷經浪漫想象、勇敢嘗試,最終邁向科技賦能的產業化新征程。在此過程中,航空航天企業作為技術破壁者與市場拓荒者,不斷以探索和創新驅動“太空經濟”駛入發展快車道,讓星辰大海的夢想照進現實商業圖景。
以深圳證券交易所市場(以下簡稱“深市”)航空航天上市公司為縮影,一場由技術突破引發的產業變革正加速上演——中航成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航成飛”)通過“百團大戰”創新模式,打破研發壁壘,實現殲-20、無人機等尖端裝備的迭代突破;中航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航光電”)深耕高端連接器領域,累計研發500多個系列、超35萬種規格的連接產品,打破國外對航空航天連接器市場多年的壟斷;成都天奧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奧電子”)依托北斗三號星載原子鐘和時頻全系列產品,構建起覆蓋空天信息網絡的“時間基準”,有力支撐我國衛星導航系統的高精度定位服務……不難看出,深市航空航天企業正以硬核創新鏈動產業升級,在星辰征途中標注中國坐標。
政策技術雙輪賦能
企業搶占發展先機
當下,我國航空航天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一方面,以人工智能、量子通信、新型材料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為航空航天技術突破注入強勁動力;另一方面,航空航天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發展領域,一系列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從財政補貼到稅收優惠,從產業基金扶持到專項科研項目立項,為航空航天企業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深海科技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這進一步為產業發展指明了清晰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
得益于政策與技術的雙重催化,商業航天迎來爆發式增長。泰伯智庫預測,2023年至2028年,商業航天將進入發展黃金期,2025年僅中國市場規?;驅⑦_到2.8萬億元。
在此背景下,深市航空航天上市公司敏銳捕捉時代機遇,錨定主業精準發力。中航光電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統籌推進數智化轉型,大力推進數字化車間建設,生產效率進一步提升,同時,構建覆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管控體系,實現降本增效。
憑借持續創新與精細化管理,中航光電交出亮眼成績單:2024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206.9億元,歸母凈利潤33.54億元。2020年至2024年,公司銷售收入復合增長率達19.03%,歸母凈利潤復合增長率高達23.56%,展現出強勁的發展韌性與增長潛力。
作為航空制造領軍企業,中航成飛以體制機制改革為引擎,持續釋放創新活力。中航成飛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匯聚清華大學、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院校、大型國企等創新資源,圍繞高端航空裝備隱身技術、極限性能制造、智能測試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開展攻關,致力于打造一系列高端航空產品,產出一批高水平標志性科技成果,構建高端裝備技術創新產業集群。
直面挑戰謀突破
創新驅動破困局
事實上,作為高新技術產業,行業發展向來都是挑戰重重。航空航天領域技術迭代迅速,對研發投入強度要求極高,且產品從研發到商業化落地周期長,需承受資金回籠慢、市場開拓難等多重壓力。與此同時,國外競爭對手憑借先發優勢,在關鍵技術與市場份額上長期占據主導地位,對國內企業形成技術封鎖與市場擠壓態勢。
天奧電子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目前面臨研發資金結構性缺口,基礎研究領域投入需求大但現有融資渠道難以滿足,部分前沿技術產業化受阻。同時,高端人才引進難且流失率較高,中西部地區“人才洼地”現象顯著。此外,創新理念有待加強,被動創新占比高,對技術迭代風險預判不足。
中航光電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與世界一流企業相比,公司在科技創新綜合能力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一方面,自主創新能力與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要求相比仍有距離,基礎研究方面仍較薄弱,技術領先優勢還需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戰略指引科技創新工作方向的能力還需提升,面向前沿技術的系統規劃能力需要進一步優化,并且需要系統性地加強對產品技術體系的規劃。
面對這些挑戰,深市航空航天企業正積極探索破局之道,以創新為引擎,在困境中尋求突破。
天奧電子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始終堅持“創新是企業發展第一動力”的宗旨,以技術創新驅動時間頻率和北斗衛星應用產業發展的戰略,持續打造企業發展新引擎。公司以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雙輪驅動,研發經費投入布局于原子鐘、晶體器件、時間同步、射頻、電源及應用終端等專業方向的技術和產品創新發展,大力發展具有先進性、前沿性以及產業鏈關鍵環節的核心技術,促進公司技術發展與進步。
中航光電相關負責人則表示,公司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方向,構建新業務孵化培育和重大業務拓展機制,加速新技術新產品轉化,推動預研平臺型產品孵化培育和產業化發展。
23:49 | 小米創下史上最強單季度業績 推進... |
23:49 | 十大舉措促四川畜牧業高質量發展 ... |
23:48 | 拼多多一季度實現營收957億元 |
23:48 | 禾邁股份簽訂10億元戶用光伏合作協... |
23:48 | 快手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0.9% AI加... |
23:48 | 直擊中微公司業績說明會:研發投入... |
23:48 | 資源為盾、技術為矛、產業為基 洛... |
23:48 | 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未來的汽車... |
23:48 | 廣聯航空擬控股天津躍峰 搶抓商業... |
23:48 | 礦企“出海”并購意義大 |
23:48 | 公募基金總規模首次突破33萬億元 |
23:48 | 4月份券商ETF業務誰最強? 中信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