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杜雨萌
6月22日開盤前富時羅素把A股納入因子從此前的17.5%提升至25.0%,標志著三大國際指數完成首輪“納A”。正如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上所言,面對此次全球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步伐,不僅沒有因疫情而放緩,反而進一步加快。未來,資本市場要肩負起助力更高水平開放的使命,加快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
“在我國經濟面臨結構調整壓力、外部環境復雜以及疫情擾動的背景下,中國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起到了通過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作用,隨著其韌勁的明顯增強,對于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支持作用也將愈發明顯。”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稱,這具體體現為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愈發豐富,上市公司質量穩步提升,以及包括外資在內的長線資金持續流入,對市場影響力逐步加大等多個方面。
從更加細化的資本市場對外開放舉措來看,目前,涉及外資機構“一參一控”、股東資質要求、基金托管資格和全面推開H股“全流通”、增加期貨特定品種等政策舉措已經落地實施;在市場和產品開放領域,QFII/RQFII額度限制已全部取消,境內外市場互聯互通機制持續優化,期貨國際化品種范圍不斷拓展,風險管理工具日益豐富;此外,今年證監會還提前取消了期貨公司、證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資股比限制,截至目前,已有瑞銀、野村、摩根大通等6家外資控股證券公司獲批。
“這些變化,提升了外資投資中國資本市場的便利性,降低了投資風險,提升了外資的信心,一定程度上還將推動外資持續流入中國資本市場。”袁華明如是說。
易會滿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吸引外資最重要的還是中國經濟基礎市場空間和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對于目前技術層面的一些問題,包括交易結算制度、風險管理工具和交易習慣等,證監會將根據整個市場情況和發展階段,充分考慮外資的訴求,逐步推進完善。他同時表示,雖然對于成熟資本市場來說,完善的多空機制對于市場自動尋求平衡非常重要,且今后的發展趨勢肯定是要推出相關風險管理工具,但當前情況下,“穩”即是“進”。
國信證券高級研究員張立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不可否認的是,受益于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持續推進,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步伐加快,以及基建支持、稅收優惠等一系列財政政策的出臺,這使得我國資本市場的廣度與深度正被進一步完善,A股市場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得到進一步彰顯,但總的來說,A股市場投資者結構的現實,其實就已明確要求我們要繼續且充分的把握“穩”這一原則,而其目的,歸根結底還是為了保護投資者。
“穩定的A股市場是推動改革的基礎和前提,而通過改革優化又是A股市場逐步走向成熟資本市場的必要條件。”袁華明認為,隨著當前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的越發完善,包括投資者在內的A股成熟度不斷提升,相關風險管理工具一定會迎來合適的改革時間窗口。從大的方面來看,無論是中國經濟較足的韌勁,還是基于A股市場自身的潛力和吸引力,外資流入A股市場可以說是大勢所趨。
23:35 | 債市“科技板”發力顯效總規模逾28... |
23:35 | 監管“零容忍”不容“看門人”再裝... |
23:35 | 制造業“綠”發展 經濟社會轉型步... |
23:35 | 政策暖風頻吹 機器人產業迎強勁動... |
23:35 | 上證科創板計算機主題指數明日發布... |
23:35 | 本周央行公開市場9460億元逆回購到... |
23:35 | 莫被各種花式“股神”迷了眼 |
23:35 | 以吸收合并開創資源整合新局面 新... |
23:35 | 月內超130家上市公司獲外資機構調... |
23:35 | “端午經濟”升溫 “健康”小粽子... |
23:35 | 公募降費進行時:超千只基金年管理... |
23:35 | 券商熱議新消費 資本同向掘新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