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賀王娟
7月2日,A股三大指數繼續調整。截至上午收盤,上證指數跌0.04%;深證成指跌0.42%;創業板指跌0.84%,全市逾3000多股走跌,成交量較前一日同期縮量1109億元。
概念板塊中,海洋經濟相關概念股全線爆發。截至上午收盤,東方財富行情軟件數據顯示,水產養殖、海洋經濟、可燃冰、海工裝備、油氣設服等多個板塊大漲,分別漲6.39%、4.33%、4.10%、3.05%、1.97%。
個股中,證券名稱帶“海”字的多只個股漲停,如深水海納(300961)、海王生物(000078)、海洋王(002724)、西上海(605151)、東方海洋(002086)等。值得一提的是,前述個股并非證券名稱與“海”有關,其業務就與海洋有關。如海洋王主營業務則是專業照明業務,在5月初的投資者交流活動中,公司被投資者追問是否在深海經濟方向有布局,公司方面明確回應目前暫時沒有。
今年以來海洋經濟方面的政策頻出。如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建設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深海科技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
此外,多地省市也接連出臺相關政策旨在推動海洋經濟發展;如《廣東省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條例》已于7月1日正式開始實施,上海方面也于6月25日,就《上海市海洋產業發展規劃(2025—2035)(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擬制定出臺《上海市海洋經濟促進條例》,探索組建海洋產業發展集團。
7月1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召開,會議研究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等問題。會議指出,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加強頂層設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勵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發展海洋經濟。
目前,我國海洋經濟已初步形成以海洋漁業、船舶工業、海工裝備制造業、油氣業、交通運輸業、旅游業等主要產業為核心,以海洋科研、教育、管理和服務業為支撐,以材料生產、裝備制造、金融保險等上下游產業為拓展的海洋產業體系。
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10.5萬億元,同比增長5.9%,增速比國內生產總值高0.9個百分點,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7.8%。其中海洋產業生產總值4.4萬億元,同比增長7.5%。海洋船舶工業、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海洋電力業、海洋旅游業等均實現了9%以上增長,釋放出較高的增長潛力。
(編輯 賀俊)
23:53 | 長華集團獲新能源車企定點開發 預... |
23:53 | 云頂新耀首席執行官羅永慶:聚焦前... |
23:53 | 萬科年內第六次獲深鐵集團借款 累... |
23:53 | 東軟集團:思芮科技已納入公司合并... |
23:53 | 讓折疊屏成為用戶“主力機” 榮耀... |
23:53 | 商業航天駛入發展快車道 相關概念... |
23:53 | 阿洛酮糖成為新食品原料 我國代糖... |
23:53 | 楚天科技:以“中國智造”賦能全球... |
23:53 | 邁向高質量發展 多個行業掀起“反... |
23:49 | 超千家機構調研上市銀行 寧波銀行... |
23:49 | 年內險資舉牌18次 接近去年全年水... |
23:49 | 券商上半年斥資超20億元回購股份 ...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