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3個月,泰達為何而戰?泰達又如何而戰?
時間撥回到1月20日,因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如其來,剛剛開完年度工作會議的泰達股份董事長胡軍決定取消假期,全員備戰。
“當時是委托泰達潔凈宋逍總召開的動員大會,他當時發言很冷靜,但整個團隊都毫不猶豫地選擇留下與企業并肩作戰。”胡軍回憶道。
言必行,行必果。從那一天起,泰達廠子里各種機器的轟鳴聲再也沒有停歇。
胡軍說,從原料到物流,從輔料到提產,一切都在按照計劃有序開展,我們還加大力度調集可用的一切資源,為的就是響應國家號召,為防疫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口罩需求激增導致供求缺口較大,以及其核心原材料熔噴布產能非常緊張的情況下,泰達如何能夠做到“召必戰”且“戰必勝”?
“這的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要知道口罩濾材產業以往都是微利的,我們都夠在這場抗疫戰中走出來,能夠使出力,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這是泰達將環保產業立為第一主業并為之奮斗的結果。”胡軍說,泰達這些年在進行戰略調整,擺正心態以二次創業之姿聚焦生態環保業務,而這一業務板塊的核心就是泰達環保的垃圾處理及泰達潔凈的濾材生產。
胡軍透露,除了口罩濾材,泰達潔凈未來還將加大在液體過濾材料和空氣過濾材料領域的發展,而以泰達環保為業務主體承載的固體廢棄物處理全產業鏈也在持續擴大規模。
正如胡軍所言,雖然環保產業在泰達體系中目前占比還不高,營收和利潤也不算最突出,但卻最有成長力。
霧氣漸散,這片未知的海域正逐漸展現出其美麗、寬廣的一面,在胡軍的掌舵指揮下,駛入環保藍海的泰達“不僅要感受藍海之美,更要在這片藍海上平穩遠航”。
全力保供:“我們拼了!”
泰達股份2019年年報顯示,截至2020年3月底,公司生產口罩濾材611.96噸,可供生產平面口罩4.73億只、N95口罩4860萬只;泰達系統為天津市換回防護服24050套,醫用平面口罩318.85萬只,泰達口罩試驗線為天津市累計生產N95口罩61.9萬只。
對于泰達為抗擊疫情所作出的貢獻,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相關部門對公司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責任表示了贊揚和肯定。
榮譽的背后,是泰達人日夜奮戰在戰“疫”前線的堅守和奉獻。
回憶起最初的那段日子,胡軍說,在泰達潔凈的研發車間里,最辛苦的時候有員工因站立過久甚至雙腿無法彎曲。“為了提升產能,在零下三度的車間,一支由年近退休的老工程師們組成的‘銀發突擊隊’擺弄著銼刀對舊設備進行技改修檢,硬生生搶修出一條老生產線……”
可以說,為了盡快提高口罩濾材產能,跟時間賽跑的泰達人只有一個信念:為保產保供拼了!
胡軍告訴記者,通過長時間的努力,目前泰達的口罩濾材日產量最高可以達到11噸,這一數字大概是疫情前產量的2倍。
據介紹,泰達潔凈屬于口罩產業鏈中下游。一般先從石油等行業獲得聚丙烯專用樹脂,再由中上游企業生產成口罩用聚丙烯熔噴專用料,即熔噴料,然后發往熔噴布企業制成熔噴布,最后送往口罩廠。
胡軍透露,熔噴料的供應目前沒什么大問題,基本可以滿足熔噴布生產廠家的需求,大概1.05噸至1.1噸熔噴料可生產1噸熔噴布。
從行業角度來講,制約當前口罩產量瓶頸的主要原因是熔噴布的供應比較緊缺。胡軍告訴記者,像噴絲板、噴絲模頭等高性能熔噴布設備的核心零部件主要還是依靠進口,國內生產廠家相對較少,質量也有所差距,整個熔噴生產線的投入、安裝、交付周期會較長。與之相比,上馬一條口罩生產線相對會快速一些。
在此背景下,口罩核心材料熔噴的市場價格相比以往出現大幅上漲。
對此,胡軍告訴記者,熔噴布漲價,一是熔噴料的價格一直在上漲,二是人工成本、生產成本、設備改造成本等。“目前這個領域是賣方市場,供遠小于求,但價格上漲也要控制在合理的利潤空間內,不能哄抬物價。泰達潔凈的產品價格均公開透明。”
不過,對于國內熔噴布產能的提升,胡軍顯得很有信心:“常規情況下,一條普通的熔噴生產線的建設投產周期在6個月左右,目前已經有一些有實力的企業站了出來,屆時熔噴布的供求矛盾將會有所緩解。”
除了試圖在熔噴布環節提升產能,近期業內還出現了聚四氟乙烯可以成為熔噴布替代品的說法。
對此,泰達潔凈技術人員告訴記者,聚四氟乙烯膜并不是一種新材料,早已應用于空氣過濾行業,這種材料的價格相對較高,生產的技術門檻也較高。另外,聚四氟乙烯材料的容塵能力相對較差,微孔很容易被顆粒物堵塞,使得呼吸阻力急劇上升。它取代傳統的熔噴布可能性不大,雖然現階段熔噴布的價格被炒高,使得它們之間的價差縮小。“等疫情結束,熔噴布的價格恢復正常,兩者的價格差距就很明顯了。”
火線救援:一個月投產“N95”
3月6日,泰達潔凈生產的醫用N95級口罩獲得了天津市藥監局頒發的“醫療器械注冊證”,這意味著泰達潔凈在生產“口罩濾芯”的同時,已具備了生產口罩的資質,并且闊步挺進醫用N95級口罩行業,實現了產業鏈的閉環。
在胡軍看來,此次獲得最高規格口罩的生產資質,對泰達潔凈意義重大。
“雖然之前泰達潔凈生產的勞保防護口罩也一直作為應急戰備物資被政府統購,但是因為不具備醫療器械生產資質,相關產品不能向一線供應。但由于泰達潔凈原來就有生產KN95口罩的資質和經驗,這次快速拿到生產資質后,我們生產的醫用防護口罩就可以供給戰斗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使用。”胡軍告訴記者,作為天津市首家取得醫用防護口罩資質的企業,借這次機會,未來希望建設一站式醫療衛生防護基地,從原材料生產到成品制造,為天津市以及京津冀地區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提供保障。
從2月7日泰達正式提出這一項目,到獲得注冊證與生產許可證證書,歷時整整1個月。但回顧取得資質的整個過程,胡軍坦言:“醫療器械對于我們是完全陌生的領域,要在這么短的時間內獲得資質,我們承受的壓力非常大。”
胡軍表示,潔凈室建設、產品注冊、體系建設等,每一步都是未知的領域,只能通過不斷地學習,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提升醫療器械生產與管理的水平。“沒有周末,每天加班加點已經變成常態,為了加快獲證,我們的同事在北京醫療器械檢驗所門口守7個小時,就是為了第一時間拿到口罩的密合性與阻燃的檢測報告。”
據公司披露,目前醫用N95級口罩生產線總產能已達到4萬只。與之配套,泰達潔凈自建符合國家標準的十萬級潔凈室,每立方米只允許有0.5微米微塵粒子的數量,以滿足環氧殺菌、解析流程。
在保證國內疫情防控需求的前提下,泰達又積極開辟第二“戰場”,正穩步恢復口罩濾材出口,馳援海外。
據胡軍介紹,3月中旬以來,泰達潔凈每周能夠生產2噸至3噸的口罩濾材用于出口業務,隨著產能的不斷擴大,后續出口量會逐漸提升。
近期,泰達潔凈向秘魯輸出了海外第一單,1萬只自主研發的N95口罩已經到達利馬。公司表示,今后會加速生產,馳援更多疫情嚴重的國家和地區。
胡軍告訴記者,泰達正在申請歐盟CE及美國NIOSH認證,目前已經取得美國NELSON實驗室的檢測報告,預計不久后就會傳來好消息,屆時將會進一步打開歐美市場。
談到口罩產業未來的發展,胡軍坦言,疫情發生前,我國熔噴行業處于飽和狀態,供大于求,競爭很激烈。待疫情結束之后,現階段多出來的熔噴線肯定會導致產能過剩。
對于這一問題,胡軍頗為淡定。“對泰達潔凈而言,口罩濾材只是一個分支,在液體濾材、保溫材料等領域均有布局。”胡軍自信地說,泰達有先進的技術,我們有信心度過這個行業重新洗牌的階段。
那么,具體有何方向?胡軍透露,液體濾料一直是泰達潔凈的拳頭產品之一,今后會加大對該領域產品的研發與生產。另一主要產品系列空氣濾材,例如HEPA高效低阻過濾材料的技術水平也屬于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會大力推進。“不僅如此,PBT高溫過濾材料、阻燃吸音隔熱材料等都是未來主推的產品系列。”
認準主業:持續擴大環保產業規模
事實上,在泰達潔凈成為“首批國家重要防疫物資保障單位”的同時,泰達環保開始加速落實城市發熱門診生活垃圾的“即產即消”。
作為泰達股份另一家子公司,泰達環保所運營的固體廢棄物處理全產業鏈也是泰達股份環保板塊的重要業務主體之一。
“比如疫情防控期間,公司在天津的雙港和貫莊兩個垃圾焚燒發電廠,就承擔了和平、河西、南開等六區25家醫院發熱門診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置工作,占天津47家發熱門診定點醫療機構的半數以上,累計處理醫療單位生活垃圾破千噸。”胡軍說,兩個焚燒發電廠的設計處理能力是2200噸,還有很大空間應對未來任何突發情況。
據介紹,目前公司的焚燒發電廠的爐溫已經達到1000度,燃燒后的煙塵還會經過活性碳吸附、石灰漿脫硫脫硝等多道工序,從而實現百分百滅菌和清潔排放。
至于垃圾滲液,公司表示,目前采用的是“生物處理+膜處理”工藝,處理后全部用于廠區綠化和循環冷卻補水,處理中產生的濃縮液部分用于出渣系統和煙氣凈化系統,不會外排。“總之,經過消殺處理后,將達到回用水標準再排放。”
“雖然從規模上看,環保板塊目前在泰達體系里占比還比較低,但這是一個朝陽產業。”胡軍說,泰達股份大膽進入環保這片藍海,就是希望逐漸完成主營業務的轉型。
泰達股份的確在朝這個目標努力邁進。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環境管理業務營收同比增長逾30%。具體而言,報告期內,泰達環保凈利潤接近2億元,同比增逾五成,成為利潤增長最快的業務板塊。該板塊現階段擁有6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2個垃圾衛生填埋項目、1個秸稈發電項目、1個污泥處理項目和1個垃圾轉運項目投入運行,共有11個項目按照計劃處于建設階段。
據公司透露,在建項目中,2019年實現了安徽黃山垃圾發電項目、黃山徽州區垃圾壓縮轉運及壓縮站管理承包項目、江蘇高郵污泥處理項目、天津貫莊垃圾發電項目的投產運營。
延續去年的良好態勢,泰達環保今年也捷報頻傳。胡軍告訴記者,泰達環保今年已中標安徽黃山污水廠污泥與餐廚垃圾處置項目、江蘇高郵有機垃圾生態綜合體項目等多個新項目的拓展。
在胡軍看來,無論是泰達潔凈的濾材生產,還是泰達環保的垃圾處理,兩者會齊頭并進為泰達的環保主業添磚加瓦。“我們準備也堅信會成為令人尊敬的百年老店,方向一旦確立,我們能做的就是破浪前行!”
23:53 | 長華集團獲新能源車企定點開發 預... |
23:53 | 云頂新耀首席執行官羅永慶:聚焦前... |
23:53 | 萬科年內第六次獲深鐵集團借款 累... |
23:53 | 東軟集團:思芮科技已納入公司合并... |
23:53 | 讓折疊屏成為用戶“主力機” 榮耀... |
23:53 | 商業航天駛入發展快車道 相關概念... |
23:53 | 阿洛酮糖成為新食品原料 我國代糖... |
23:53 | 楚天科技:以“中國智造”賦能全球... |
23:53 | 邁向高質量發展 多個行業掀起“反... |
23:49 | 超千家機構調研上市銀行 寧波銀行... |
23:49 | 年內險資舉牌18次 接近去年全年水... |
23:49 | 券商上半年斥資超20億元回購股份 ...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